1955年,我国首次进行了军衔评定,为那些在革命和建设中立下卓越功勋的将帅们授予了最高的荣誉。此次评衔共授予元帅10人、大将10人、上将57人、中将177人、少将1360人。这些将领都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,是我们敬仰的楷模,他们用鲜血和坚强的意志撑起了新中国的脊梁。
时光荏苒,当年的历史早已成为过去,那些英勇的将帅们也陆续离世,让人不禁感慨岁月无情、英雄远去。然而,尽管时间流逝,人的情感依然深厚。那么,在这些开国将帅中,谁又是长寿的佼佼者呢?让我们来细数这些寿命较长的前辈们。
首先,从开国元帅中看,最长寿的是刘伯承元帅,享年94岁。提到刘伯承,许多人会想到他那次著名的无麻醉手术,和他作为我党军神的光辉形象。但其实,刘伯承的人生远比这些传奇故事更加丰富精彩。19岁时,他就立下誓言:“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,岂顾自己一身之富贵?”从此投身革命,加入军队,英勇作战。护法运动中,他两次负伤,一颗子弹擦过头顶,另一颗击中太阳穴。手术时他拒绝麻醉,连医生都惊叹:“您哪里是人,简直是块会说话的钢板。”
展开剩余78%此后,他参加了南昌起义,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。起义失败后,他扎根于军事教育领域,既培养出许多优秀军官,也亲自撰写军事著作。正是这种扎实的军事功底,让他在长征期间指挥部队完成了智取遵义、巧过大凉山、强渡大渡河、飞夺泸定桥等著名战役,立下赫赫战功。
抗日战争爆发后,刘伯承更显其卓越指挥才能,指挥的“阳明堡战役”使国民党军震惊。他带领部队在解放战争中如风暴般迅速推进,攻下党城、邯郸,挺进大别山,参加淮海和渡江战役,解放了云贵川地区,歼敌数十万人,战绩辉煌。尽管战争带来了诸多伤病,他依然坚持战斗,直到1962年参与对印自卫反击战,1982年才正式退休,1986年去世。
刘伯承的长寿秘诀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,他的养生之道主要是坚持打太极拳和保持大脑活跃。他每天清晨在院中练习太极拳,几十年如一日,同时潜心钻研古今中外军事著作,亲自审阅和撰写了2000多份军事教材,使他在90岁高龄时依然思维敏捷。此外,他晚年实行“三高两低”的饮食原则——高蛋白、高纤维、高维生素,低脂肪、低糖。这些健康习惯使他尽管身体布满战争伤痕,却依旧保持了良好的体力和精神状态,成为开国元帅中的长寿冠军。
开国大将中,长寿冠军是萧劲光大将,他享年86岁。虽然不及刘伯承元帅长寿,但萧劲光的人生同样充满传奇色彩。1925年参加革命军,1926年率军北伐,在坚决进攻下攻入南京。大革命失败后,他进入苏区,任红12军参谋长,多次击败蒋介石第三次反围剿,战功显赫。参加长征后,1937年任中央军委参谋长。
抗战期间,萧劲光积极促成国共合作,化解了阎锡山等地方势力的矛盾,大幅提升了军队战斗力,在军政教育方面贡献卓著。解放战争中,他完成四保临江,奠定东北战局基础,先后参加辽沈、平津和渡江战役,战功辉煌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追击消灭白崇禧主力,彻底解除国内武装冲突。1950年任新中国首任海军司令,三十年如一日致力于中国海军建设,为海军发展做出重大贡献,直至1989年去世,被誉为大将中的长寿之星。
萧劲光大将并未留下具体养生秘诀,他的长寿或许得益于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。
在将军群体中,因人数众多,长寿者不少,许多将军甚至活到了百岁以上。例如,开国少将曹广化享年100岁,上将萧克102岁,少将陈波102岁,童陆生103岁,魏天禄103岁,陈锐霆和吴西均达105岁。而开国上将吕正操以106岁高龄成为长寿冠军。
吕正操上将拥有同样传奇的一生,早年追随张学良,抗战期间加入共产党,任冀中军区司令、第三纵队司令。他既打击日寇,又团结民众发展抗战根据地,使人民自卫队由5000人壮大至10万人,成为日军噩梦。毛泽东曾高度评价他为“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模范,坚持人民武装斗争的模范”。
更有趣的是,吕正操的部下中有黄克诚大将,两人合作紧密。吕正操多次主动退位,让贤,展现出非凡的眼光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投身铁路建设,直到2009年去世。关于他的长寿秘诀,其夫人刘沙总结为:读书、打桥牌和打网球,是他保持体力与脑力的三大法宝。更重要的是他的心态,吕正操曾写下七绝诗:“最喜夕阳无限好,人生难得老来忙。”正是这份豁达乐观,使他享有传奇般的长寿人生。
发布于:天津市炒股配资怎么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