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牌:FIIO 飞傲
型号:K17
类型:桌面解码耳放一体机
定价:5499元
技术特征:AK4191+双AK4499EX解码方案,分立架构AB类三极管扩流耳放电路
外观特征:复古机械风外观设计
其他特征:4W+4W最大输出功率
声音概述:温暖厚实、均衡稳重,高素质+大推力的中端高性能一体机
适合人群:5000元预算寻求功能全面、音质出色桌面一体机的烧友
一句话评价:功能全面、音质优秀、风格突出、设计复古的桌面解码耳放一体机
展开剩余91%飞傲K17在去年底展会上第一次见到时,就觉得这是一个有点颠覆我对他家台机认知的东西,尽管上市半年依然热度不减,并且在功能上、音质上都是同价位最优选之一,也是我日常给这个价位段预算的烧友推荐最多的型号;K17也是我个人自用的主力机型,无论在书房听歌还是日常评测搭配,使用率都非常高。以至于我用了半年才发现这机器的评测还没写,这篇文章将会侧重于音质感受和具体的使用体验,来给大家介绍K17。
K17对应的上一代产品是K9PRO,后者是飞傲长期的旗舰桌面解码耳放一体机,并在自身基础上演变出K9PRO透明天窗版、K9PRO ESS、K9、K9 AKM等多个衍生型号,足见是一款非常成功的产品。而在飞傲的新生代产品序列中,K19以更高的定位成为了新任旗舰,而K9PRO的定位由K17接替(多说一句,成都展新亮相的K15应该是对应K9),后者成为了5000价位新的当家型号。当初整个K9系列的各个版本我都有试听过,个人心目中最好听的还是K9PRO的初版(即AKM版本),当时也作为主力一体机用了一段时间。作为飞傲时任旗舰,K9PRO音质出色,动态表现十足,厚重的声底和充足的推力使得驱动各型大耳机小耳塞都很轻松(HD800S这种特别难推的除外);但K9PRO的声音也有一个明显的问题,就是音色不够鲜活,总是带着一股“端着”的严肃感,这使得其虽然是厚底微暖声的机器,却对于泛流行曲目尤其是流行人声和ACG、JPOP等类型总觉得“放不下身段”,在需要展现曲目中蕴含的情感时,宽松度也有所欠缺。之后这一特性在整个K9系列的后续型号中一直没有多大变化(到K9 ESS时稍好一点但没有本质改观)。后来评测飞傲新一代入门级小台机K11和K11R2R的时候我感觉在这方面改观不小,想必高阶的型号也会有更大提升,果不其然K17将K9系列声音不够鲜活的问题彻底变成了历史。
K17的外观设计可以说与飞傲之前的产品相比有着极大的变化,也和旗舰K19满满科技感的设计不同,K17走的是非常复古的路线。单是广州展上第一次见到那充满机械感的机身和橙黄色的屏幕,一下子就能唤醒烧友记忆中的共鸣感。但稍微深入探究一下就会发现,K17的复古属于“披着复古外衣的现代内核”的,比如正面左下角的开关拨杆实际是电子的(真正的物理电源开关在机身背面);比如这块看似复古的显示屏其实不是单色屏,而且是可以触摸操作的,甚至还可以在本地播放模式时显示专辑封面……单就这个交互设计,连K19都要自叹不如。
我这台K17是黑色版,银色的版本气质上会更加清新一些,金属质感也会更强,而黑色的好处则永远是稳重和低调。机身正面有一块横置的3.93英寸触摸屏、三个圆形拨杆、两个可按压的滚轮旋钮、三个耳机输入插孔,以及一个看似不起眼用起来却十分方便的TYPEC输入口。整个正面面板的设计整齐有序,空间分布科学合理,对我这种视觉强迫症相当友好。机顶和侧面是格栅设计有利于散热,而机背则是密密麻麻的接口。除了常规的解码耳放一体机都有的输入输出规格外,K17还带有独立的以太网网口、可进行本地播放的USB接口,12V触发输入接口等。这里我有一个不满的地方就是K17的USB输入没有配备传统的TYPE-B接口而是采用了更新的TYPE-C,使得一些老烧的USB线需要重新购置或者更换接头。
和传统的桌面解码耳放一体机相比,K17作为新时代产品,不仅仅首度支持了解码耳放产品的本地播放功能(当然,如果算上R7和R9那K17就不是首次了),对于各式输入输出接口(包括蓝牙)的支持也是一应俱全,K17与R7和R9除了使用场景和操作需求略有不同之外,本质上是非常接近的形态。从使用场景上来看,K17不仅可以作为耳机系统的一环(比如承担解码耳放的职责,或是单独担任解码或者耳放),也能连接有源音箱或功放+无源音箱,还可以连接电脑通过Roon播放NAS上的音乐,以及连接移动硬盘或U盘进行本地播放……而最方便的在于前面板的这个USB-C接口,可以连接手机或播放器将后者作为转盘使用,输出到耳机或是音箱都可以。
K17自身对于耳机的驱动能力很强,输出功率最大达到了4000mW+4000mW,实测对于头戴耳机的驱动水平要比K9系列高不少,除了飞傲自家FT7等头戴大耳外,对森海、拜雅、索尼等品牌的高阻头戴耳机也有不错的驱动效果。我自己平时主要搭配飞傲FT7、索尼MV1和森海HD800S使用,前两个都能推出几乎“满状态”的表现,即使是HD800S也能推出比较饱满的状态,不会发干发空有气无力,应该说作为5000来块的机器,有这样的驱动水平相当不错了。
声音风格上K17不同以往,走的是温暖润泽,大气宽松的风格——与其说这是飞傲对于不同产品系列在调音风格上的刻意细分,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他们在调音水平上的进化带来的差异。在基础素质上K17也是明显比K9PRO高一档,具体体现在信息量、动态和声音层次的表现上,再配合驱动能力的提升,即便是150Ω甚至300Ω的耳机上也能呈现更加丰厚的声音能量感和气势。K17这样的声音风格,其对不同曲风适配的广泛性应该是飞傲历代台机中最好的。当然,如果你对这样的风格,或者说你的耳机搭配K17的声音还不是很满意,也可以通过31段专业级高精度无损PEQ来进一步细化调节K17的声音,直至你觉得完美。
K17的声音最吸引我的点,除了优秀的宽松度和氛围感之外,首先是出色的中频表现。和常听的随身前端相比,这种桌面设备在声音密度和饱满度上的优势十分显著,即使是驱动索尼MV1这类低阻抗的大耳机也能营造出非常丰润饱满而立体的结像,且明明距离适中不贴脸,但隔着这段距离仍然能感受到清楚细腻的中频人声(和乐器)表现,并且不论男声女声,还是低中高音,都能输出一致的声音特性。K17的中频表现是圆润的、饱满的、细腻的,首先能在人声这一大家听得最多的曲目类型上收获青睐,才能在5000这个中端价位站稳脚跟。在日常搭配中我用K17听人声用得较多的还是MV1和HD660S2,两者都是中频表现较为出彩且K17能充分发挥的耳机。
低频也是一个和K9系列变化较大的地方,后者是凝而不化,量感不少且下潜较深;而K17的低频,量感适中、包围感强,蓬松有弹性,更注重氛围的烘托而不是硬素质层面的东西。具体表现在鼓声之类的东西上,就是一锤子敲下去会感觉震动面积变大,共鸣感强,而不是单纯追求敲鼓的力度。从听觉享受的角度来讲我显然是更喜欢K17这样的低频带给人的听觉感受的。高频则是K17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,毕竟整体是比较暖润的风格,原以为飞傲会把高频做得比较暗,没想到亮度表现还挺不错的,亮而不锐,线条感较为收敛;高频解析很棒,乐器的音色还原和高频素质表现在这个价位都是可圈可点的。
K17的声音表现最成功的地方在于,它不像上一代产品更多追求音质上的强悍和指标上的出色,而是以音乐的表达为出发点,以一种高素质但宽松、柔润,包容性极强的声音面貌呈现在用户面前。讲道理在台机领域,5000多元的K17即使音质层面再出色,面对那些台机老牌的高价位产品是没什么可比性的;但在声音的气质这一块,K17显然要比飞傲过往的产品要更加成熟,再加上复古的设计、出色的颜值,和与时俱进的丰富功能,其综合竞争力不可谓不强,也是这半年来面对烧友在5000元档一体机求推荐时,我念叨得最多的型号没有之一。
发布于:云南省炒股配资怎么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