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可能都听过蒋英这个名字,毕竟她的老公是大名鼎鼎的“两弹一星之父”钱学森。虽说钱学森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,但蒋英可不是靠老公出名的,她自己的能力也相当了不起。
蒋英在家里是第三个孩子,大家都因为她很出色,眼光就都盯在她身上了,反倒没太注意她的姐姐妹妹们。那么,蒋英的这些姐妹们,她们都有着什么样的经历呢?
蒋英是中国非常厉害的女声乐老师,同时,她还是一位世界闻名的女高音歌手。说起来,她和钱学森的结合真是郎才女貌,十分般配。
另外,蒋英还有个响当当的名号——“欧洲古典艺术歌曲的大拿”,这可不是随便哪个歌唱家都能戴上的桂冠,从这就能瞧出蒋英在唱歌这行当里的天赋和成就。
这张照片拍的是蒋英正在表演,看她那清秀的脸庞和婀娜的身材,大家可能都会以为她唱歌特别甜美。但其实,蒋英的音域跟她外表看起来完全不同。
蒋英的嗓子特别好,能唱很高的音也能唱很低的音,而且她唱歌的声音听起来很有力量,属于那种很美的美声。所以,蒋英唱歌几乎没有什么限制。很多人唱歌只擅长一个音区,但她不一样,高音、中音、低音都能唱得非常出色,让观众听得过瘾。
蒋英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,不光是因为她自己有才华,更重要的是她受到了父母很好的家庭教育。她的爸爸蒋百里,在民国时候是个特别有名的军事专家。
后来,蒋百里的外孙女周瑾在一次访谈中提到,她觉得妈妈和姨妈们之所以都那么出色又自主,全靠外公蒋百里的熏陶。
蒋百里经常出国去西方学习,所以他的女儿们对西方文化都挺熟悉。家里氛围开放,这让她们性格都特别好,学习也很自觉。
周瑾回想起来,蒋百里的每个闺女都会至少两种外语,特别喜欢看外文书原版。蒋百里从来不限制女儿们的想法,所以她们都很会自个儿拿主意。
虽说每个女儿都挺喜欢唱歌,特别是欧洲古典音乐,但真正把这份爱好坚持下来,并当成了自己日后值得骄傲的职业的,只有蒋英。
钱学森和蒋英的感情路上有过波折。他们从小就是邻居,小时候,因为钱学森的爸妈特别喜欢女孩,而蒋家全是姑娘,所以蒋英还在钱家当过一段时间的“养女”。
但后来,蒋百里夫妇实在太想念女儿了,就把她接了回来,但前提是答应了钱学森家的一个条件:蒋英将来得成为钱家的媳妇。
这个小风波差一点儿就让本来很般配的一对恋人变成了亲兄妹,幸好两家大人及时醒悟,这才促成了一段美好姻缘。
看看蒋英和钱学森的结婚照,在那个年代,能拍这种洋气的西式婚纱照片的人可不多见,从这就能瞧出,他们两家条件还是挺不错的。
再加上蒋百里和钱学森的爸爸钱均夫都是社会上响当当的人物,钱均夫还是个很有名望的教育家,钱学森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,自然也十分看重学习。
好的环境对孩子成长很重要,能让孩子以后的路走得更好。蒋英夫妇之所以这么出色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从长辈那里学到了很多好品质和好观念。
钱学森和蒋英的爱情故事里,虽然有点小波折,但总体上特别温馨,跟他们岳父岳母的爱情还挺像的。
蒋百里原本打算在保定军校结束自己的生命,可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如愿。没想到,这意外让他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女人。
蒋百里的老婆处境挺微妙的,毕竟蒋百里是个大名鼎鼎的中国将领兼军事专家,专门研究怎么对付日本。他俩的认识过程,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,带着点戏剧色彩。
他俩第一次碰面是在医院里,那时候蒋百里压根不知道她是日本人,蒋左梅那会儿还用自己的原名“佐藤屋登”呢。
做了护士长的她,性格既和善又爽快,俩人在日常打交道时慢慢喜欢上了对方。婚后为了能和老公在一起,她就改名叫“蒋左梅”,用上了丈夫的姓,开始了她全新的生活。
结婚后,她专心在家照顾老公和孩子。到了1937年,抗日战争一打响,蒋左梅就遇到了个大难题:一边是生她养她的祖国,一边是丈夫的家。最后,她选了站在正义和善良这边,这让蒋百里和孩子们都看到了她有多坚强和正直。
之后,蒋左梅再也不在孩子跟前讲日语了,她开始教孩子们学习中国的老传统,打心底里把中国当成了自己的“第二个家”。
蒋百里和蒋左梅结婚后,有了五个宝贝女儿,她们的名字分别是:大女儿蒋昭,二女儿蒋雍,三女儿蒋英,四女儿蒋华,还有小女儿蒋和。
在蒋家的五个女儿里,蒋英算是名气最大的一个,但她们姐妹五个的命运却各不相同。有那么一回,碰到大麻烦时,还是靠了妹妹蒋华的帮忙,蒋英才得以带着老公和孩子安全回到祖国。
这张是全家人和蒋百里的合照,照片里蒋左梅穿着和服,但脸上显得格外温柔含蓄。拍这张照片时,可能有人会奇怪,为啥五个女儿里只露了四个呢。
这也许就是命运在悄悄告诉我们,蒋家的五个姑娘,除了大姐蒋昭,其他四个都有各自的精彩故事,在各自的行当里大放异彩。
为啥蒋家的大女儿不像其他四个姐妹那样呢?她背后有啥不一样的经历呢?
提到大女儿蒋昭,真是让人挺难过的。她没法像其他姐妹那样展示自己的本事,原因是她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16岁,那年她不幸染上了肺病,离开了人世。
这张照片是1936年照的,当时蒋百里夫妇和他们的五个女儿一块儿拍了张照,五位姑娘都身着旗袍,看上去个个漂亮极了。
那时候,蒋百里的身体其实已经不太行了,由于工作特别辛苦,结果在陆军大学搬家路上他就去世了,享年56岁。
这张照片拍于1927年,五个漂亮姑娘排成一列站着拍照,像爬楼梯那样一层一层往上站,挺有意思的。照片里,大姐蒋昭跟其他几个妹妹站得有点远,感觉不太整齐,有点怪怪的。
站一块儿时你能瞧出来,这五姐妹长相挺像的,除了蒋昭,其他四个都梳着一样的头发,简直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
要不是个子高矮不一样,一般人真看不出蒋英和蒋华谁是谁,就算是在20年代,两姐妹也喜欢穿一模一样的衣服,和睦相处,感情特别好。
拍完这张照片没多久,蒋昭就因为生病离开了人世。之后,因为父亲不在了,四姐妹也都各自去了不同的地方,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。
二姐蒋雍去了美国,后来就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了,日子过得挺滋润,工作也挺好。她老公是个工程师,两人感情特别深厚。
中美建交后,蒋雍也回过国看望亲人,她还以一名护士的角度,分享了当年和爸爸蒋百里在台儿庄战役中的那些事儿。
蒋雍结婚后有了个女儿,给她起名黄里爱。受妈妈的影响,黄里爱后来也在台湾文化大学当上了英语系教授,继承了蒋家这个学者家庭的优良传统。
三姑娘蒋英那可是大名鼎鼎,她和钱学森的爱情故事以及人生历程,赢得了大家的敬仰。他们俩育有一儿一女,儿子名叫钱永刚,女儿则叫钱永真。
钱永刚后来干起了高级工程师的活儿,交通大学建了个钱学森图书馆,他就挑起了馆长的担子,开始整理和讲述他老爸的那些精彩事儿。
钱永真成功完成了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的学业,成了一名小儿科医生。不过,因为继承了父母的优秀基因,她不想就这样满足,后来决定去美国继续搞研究。
四妹蒋华的经历比其他姐妹都要坎坷些,但好在最后有个好结果。蒋百里去世后,蒋华靠着父亲朋友们的帮忙,一个人去了美国继续深造。
尽管心里非常难受,但她一直记得爸爸的叮嘱,在国外成功地拿到了哈佛大学的营养学硕士文凭。因为她牢记爸爸的话,既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,也不能忘了尊重咱自家的文化。
所以后来蒋华决定回国,去教导那些渴望知识的学生,在震旦大学生物系当上了教授。虽然之后她跟着丈夫去了比利时,但她一直没忘宣传咱们中国的饮食文化。
他们甚至在那边开了一家很有名气的中式餐馆。而且,当妹妹蒋英一家在国外没法回来的时候,也是找的蒋华帮忙。
虽然蒋华远在比利时,但他心里一直惦记着姐姐一家的安全。一听到消息,他就想办法赶紧把信息传递回国内。后来,周总理知道了这事儿,就通过政府去谈判,这样,钱学森一家在1955年终于能够回国了。
蒋华对“台独”分子持坚决反对态度,她悉心教导下,大儿子成长为了一名通晓七种语言的比利时外交官。尽管在海外生活多年,2005年时,她还是决定回到祖国定居。
蒋家的小闺女蒋和,能力可不比姐姐们差,她先在西南联合大学念过书,后来又转学到了国立中央大学。
由于英语说得好,她以前还给冶金部当过翻译。虽然“文革”时吃了不少苦,但晚年时儿孙满堂,过得挺美满幸福的。
姐妹间的情分牢不可破,她们心有灵犀,共享着无数美好记忆。每当姐妹遇到难题,另一方定会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。这种情感无需刻意维护,就像天生的纽带。就算分隔两地,心里也一直惦记着对方。
要说爸妈给咱们最珍贵的宝贝,那肯定是兄弟姐妹了。有了他们的支持和鼓励,还有那份默契,遇到难过事儿时咱们也能找到继续走下去的劲儿。姐妹之间的感情,就像是永远亮着的灯,就算你被困难围住,看不见光亮,她们也能从一点点空隙里给你透出希望来。
#百家说史# #6月发文冲刺# 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炒股配资怎么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