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故园应露白,凉夜又秋分”,时间过得真快,转眼间明天就是“秋分”节气了,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,也是秋季第四个节气。秋分的意思是“平分”,意味着白天和晚上昼夜均分。
秋分除了昼夜平均之外,还反应出气候的变化,秋分过后天气逐渐转凉,昼夜温差相对较大,今年的秋分时间为9月23日2时19分04秒,按照民俗这是“早秋分”,俗话说“早秋分,无袄过冬;晚秋分,冰雪封门”,今年可能冬天不会太冷。
秋分是吉日今年的秋分是“开日”,所谓开日是老黄历中的十二建星,也是古人依据日月星辰的变化,揭示了吉凶祸福的奥秘。开日是是黄道日,意味着百事开始、开启、开展、进行的日子,被认为是天帝使者出险之日。
展开剩余76%明日秋分是“吉日”,无论有钱没钱,牢记“1不洗,2不去,3不吃,4不穿”,传统莫忘!
1不洗不洗冷水澡。秋分后,虽然白天温度可能仍然较高,但夜晚的气温逐渐下降,水体温度也随之降低。老辈人常说秋分这天洗冷水澡会导致体温急剧下降,容易引发疾病。
从现代健康角度看,此时洗冷水澡会使毛孔突然关闭,导致寒邪入侵,引发关节疼痛等健康问题。如果实在需要清洁,也应用温水,尤其注意不要在晚上洗澡后头发未干就入睡,以免湿气入体。
2不去不去深水之地,秋分后气温下降,水温骤降,此时下水容易发生抽筋等意外情况。而且秋分时节水位变化较大,暗流涌动,危险性增加。
第二是不去荒僻之所,秋分后昼短夜长,荒郊野外光线昏暗,视线不佳。此时正是野生动物储备过冬食物的季节,容易遇到攻击性较强的动物。更重要的是,秋分时节人的情绪容易低落,单独处于荒僻环境可能加重孤独感和忧郁情绪。
3不吃一不吃生冷,秋分后脾胃阳气逐渐减弱,冰饮、刺身、凉拌菜等生冷食物最容易损伤脾阳,引起腹痛腹泻,老人和孩子更要格外注意。
二不吃辛辣,秋季燥邪盛行,过食辣椒、生姜等辛辣食物会加重体内燥热,导致口干舌燥、大便干结,甚至皮肤干裂。
三不吃油腻,虽然秋季有 "贴秋膘" 的传统,但肥甘厚味会增加脾胃负担,容易生痰湿,现代人运动量普遍不足,更应控制油炸食品和动物脂肪的摄入。
4不穿一不穿单薄衣物,秋分后凉意袭人,昼夜温差大,"白露身不露,秋分脚不露" 的古训提醒我们要注意保暖。
二不穿露脚鞋,"寒从脚下起",脚部保暖性差,受凉会影响全身血液供应,进而损害脏器功能。三不盲目秋冻,虽然 "春捂秋冻" 有一定道理,但头部、腹部和足部这三个部位不能 "秋冻",以免引发不适。
四不穿潮湿衣物,秋分时节湿度变化大,潮湿衣物容易使寒气侵入身体,应保持衣物干燥温暖。
秋分时节除了这些禁忌,还有许多有趣的习俗。"秋分到,蛋儿俏",这一天人们喜欢尝试竖蛋,据说成功率特别高。在农村,人们会祭祀先祖祈求家族昌盛,利用好天气完成秋收冬藏,登高健身以迎秋。饮食上则有吃秋菜、酿米酒等习俗,既能补充营养,又能顺应时节变化。
"白露秋分夜,一夜冷一夜",这句谚语提醒我们秋分后天气将逐渐转凉。这些传统习俗和禁忌,看似简单,实则蕴含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健康生活的智慧总结。它们教会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觅平静,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,以更积极和谐的方式面对季节变换。
在这个秋分吉日,让我们牢记这些传统智慧,顺应自然,调整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,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,更是对自己和家人健康的呵护。传统莫忘,智慧长存,方能安稳度过这个美好的秋天。
发布于:陕西省炒股配资怎么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